博客
关于我
冒泡排序
阅读量:61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13

本文共 111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冒泡排序

冒泡排序是一种受欢迎的原地排序算法,以其简单易懂的实现和稳定性而闻名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、优缺点以及实现代码。

冒泡排序属于比较排序算法,通过一系列交换相邻元素的操作,将数组排序到升序或降序排列。其核心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1. 将数组划分为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

2. 比较当前未排序区间内的相邻元素

3. 如果发现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,则交换它们的位置

通过这种方式,最大的元素会逐渐向数组末尾移动;同时,最小的元素会逐渐向数组开头移动。一轮完整的循环可以确保最大的元素到达末尾,然后需要调整后续元素的位置。这种方法确保了冒泡排序的高效性,尽管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(n²),但其最坏情况复杂度仍为O(n²)(在完全逆序排列的情况下)。不过,从系统性上看,它仍然是编程学习的重要核心算法之一。

冒泡排序实现

代码如下:

public class BubbleSort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int[] arr) {        for (int boundary = 0; boundary < arr.length; boundary++) {            for (int current = arr.length - 1; current > boundary; current--) {                if (arr[current - 1] > arr[current]) {                    swap(arr, current - 1, current);                }            }        }    } 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(int[] arr, int index1, int index2) {        int temp = arr[index1];        arr[index1] = arr[index2];        arr[index2] = temp;    }}

该代码实现了冒泡排序的基本逻辑。通过外部循环和内次反向循环的交换操作,逐步将数组排序。内层循环从数组末尾开始,逐步修正最大的元素位置,使得每次循环将最大的元素“冒”到数组末尾。通过多次循环,最终整个数组会按照升序排列。

这个实现利用了数组的原地修改特性,避免了额外的内存分配,适合处理较小规模的数据集。然而,对于大规模数据集,可能会因为时间复杂度较高而产生性能瓶颈。尽管如此,冒泡排序在学习和理解排序算法时仍具有重要价值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iisaz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block多队列分析 - 2. block多队列的初始化
查看>>
Java时间
查看>>
不编译只打包system或者vendor image命令
查看>>
【编程】C语言入门:1到 100 的所有整数中出现多少个数字9
查看>>
pair的用法
查看>>
Flex 布局的自适应子项内容过长导致其被撑大问题
查看>>
Thymeleaf sec:authorize 标签不生效
查看>>
Boostrap技能点整理之【网格系统】
查看>>
javaWeb服务详解(含源代码,测试通过,注释) ——Emp的Dao层
查看>>
echarts 基本图表开发小结
查看>>
TreeSet、TreeMap
查看>>
JVM内存模型
查看>>
可变长度参数
查看>>
cordova打包apk更改图标
查看>>
GitHub上传时,项目在已有文档时直接push出现错误解决方案
查看>>
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
查看>>
嵌入式系统试题库(CSU)
查看>>
java.security.InvalidKeyException: Illegal key size
查看>>
vue 错误收集
查看>>
00010.02最基础客户信息管理软件(意义类的小项目,练习基础,不涉及数据库)
查看>>